在第五屆即將畢業的漢語師資課程學員裡,有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學生, 他是香港人, 還記得當初他想申請這個課程時, 我本想拒絕, 因為他的港式中文發音,實在令我不敢恭維, 雖然我提示他這個問題,但是他完成了我們艱難的入學考試,也提出在香港中文系畢業的背景,以及優異的英文水準, 因著他神情裡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執著, 以及遠居於黃金海岸仍要來上學, 最後我同意讓他上我們的課程, 但是還沒入學前我就提醒過他, 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否則我們沒有辦法讓他畢業。
在我教授漢語師資課程的第一課,探討著全球漢語教學的發展現狀時,我提到了香港,很顯然的, 我發現在座有一兩位香港背景的老師, 低著頭好像很自卑似的, 覺得自己是喜歡中華文化而前來學習, 卻不一定能想像自己真的能教授漢語。 那一瞬間的情緒, 使我不自覺得說出自己曾對香港的崇拜與熱愛, 還記得小時候在台灣, 看港劇, 出國就是要去香港買東西, 因為最時髦的東西都在香港, 它的國際化以及香港人做事快速準確的精神, 我個人到目前為止仍十分敬佩。
我提出一個論點問這些要準備當老師的學生, 究竟哪一種口音才是最標準的? 而且是最符合學習者需要的? 即將進入到多媒體教學的華文網路教育時代, 口音的標準與否已經可以用電子媒體取代, 那麼學生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華語老師?
舉例來說,成人的漢語市場絕大多數都是商務漢語, 若要提到國際商務背景, 誰能比香港背景的老師更有國際金融結合兩岸三地做生意觀念的優勢? 誰能比香港老師更曾真正經歷中西雙方文化衝擊的優勢? 甚至, 運用廣東話與普通話學習方言差異的優勢?